查看原文
其他

当你直面脆弱时,你就坚强了起来:致忧郁的“小镇做题家”|| 渡过

渡过作者群落 渡过 2022-06-06

花狸/文 、图


大家好,我是花狸。2018年5月,我在“渡过”公号发表过一篇文章,引发了很多关注。

 

一晃两年过去了。前段时间是毕业季,我毕业了;过段时间就是开学季,我相信此时一定有很多即将步入大学的弟弟妹妹们憧憬着以后的多彩生活,也有一些大一大二的朋友在大学“蜜月期”结束后的忙碌、焦虑和迷茫中难以自拔。

 

我也是曾在某名校抑郁、挣扎的“小镇做题家”。5年间,再多鸡汤、再周密的时间表,似乎都不曾让我能真正相信和接纳自己。直到拿到毕业证,我在长长的暑假里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才发现,太多痛苦都是自寻的;但转念一想,当时的负面情绪似乎又是必然产生的。   

                     

哈哈,我,终于,毕业了。

 

在这里,希望能以一个“过来人”(刚刚“过来”)的身份,来给之前成长在小镇、县城或者小城市的准新生们——也就是所谓“小镇做题家”们,说说我心里的话。

 

(一)“小镇做题家”的由来与困境

 

“小镇做题家”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根据我的考证,它的起源应该是豆瓣的“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


  

在知乎的相关问题上,“小镇做题家”的定义成“那些出身小城/县城/小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却缺乏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

 

现在相比我们父母的那个时代,大家的整体生活水平上有了一些提升。加上大学里有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政策,所以吃不饱穿不暖程度的“寒门学子”比之前少了很多。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新的比较标准又出现了。在大学里,眼界、资源和方方面面的综合能力,成为了学业之外的第二张成绩单。

 

在这样一条赛道上,许许多多的“小镇做题家”们不约而同地遇到了一些困境,它们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①经济条件和视野的落后

 

可能表现为:

 

上了大学你发现你是全班为数不多的没出过国的人;

 

你没去过艺术展、博物馆、甚至是电影院;

 

第一节编程课,你花了半天才弄懂界面,课下看了好几个小时才能写出hello world,而你的室友们在老师讲课时就完成了作业,这会正在兴致勃勃地侃足球…… 

 

②待人接物能力的落后

 

可能表现为:

 

新加入的社团第一次聚餐,你不知道要在饭桌上说什么;

 

部长让你根据问卷弄个表格,你不知道可以直接导出,挨个手打问卷结果,几十人的信息打了整整一天、全是错别字;

 

课上你突然内急,举手大声报告要解手,引来教室内外充满快活的空气……

 

 以上两个方面是表征,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列举一下这些表征会带给内心哪些负面情绪:

 

③难以寻求理解导致的心态崩盘


你在学习生活中,时常遇到这样微妙的不顺。你很痛苦,想要和亲人、老同学这些信任的人倾诉,然而他们的回答往往是这样——

 

“你都考上XX大学了,只要正常毕业将来最起码在家乡衣食无忧,还焦虑什么呢?”

 

甚至——

 

“你太矫情了。”

 

“你什么意思?你是不是觉得爸爸妈妈对不起你亏欠你了?供你读书上好大学供出个白眼狼?”

 

只消两三次这样的言论流入你的耳朵,你便再难敞开心怀,甚至开始将这些不快归咎于自己:都是我的错,我太矫情了、太无能了、太差劲了……

 

④心态崩盘+基础不足→天崩开局,默默走向平庸

 

人们总是对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涅槃故事喜闻乐见。但遗憾的是,这样的翻盘局其实并不多见。大多数有上述经历的“小镇做题家”,就在靠后一截的起跑线和内心的孤独纠结之下,打出了一个“天崩”的开局,自此“丧失了自己在16岁时的自信”,生活状态也变得畏惧挑战、自我设限。


(二)别怕,我曾经也是这样

 

我枚举了以上这么多令人不快、可能有点“过于真实”的案例,是希望呈现一个比较生动的“小镇做题家现状”给大家。虽然这是典型的困境,但是花狸在这里还是想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是“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就算我们换一种打开成长轨迹的方式,也会有其他的忧愁。

 

所以大家看到这也不要过于恐慌,我也经历了上述的所有痛苦,但最后还是重新拥抱了生活。那现在说说我自己的情况吧。

 

我在东北一个人口刚刚过100w的城市,没有星巴克、没有麦当劳,只有两家肯德基。我初三的时候,家里才有电影院。高二(2014)的时候家里才装wifi,但因为没有智能手机,我一直到高考结束才会连。

 

我第一次出东北也是在2014年,马上要上高三的时候,去某大学的暑期学校。当时坐卧铺车坐了一夜加半天。快到站的时候,看到车窗外的高楼大厦觉得好新奇。

 

一年以后,我高考发挥得还可以,考上了某所top2。当我踌躇满志希望在人生的下一程旗开得胜的时候,却开始被一盆又一盆的冷水淋了个湿透。


 

当时的我又怎能想到,这不是展翅高飞的舞台,而是漫长痛苦的开始。 

 

我不会连wifi,不会点外卖,更别提p图化妆穿衣打扮了。加入社团、竞选班干部时,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和别人相处,该说什么做什么。

 

最心痛的事情还是因为学业的基础不好,我至今都会记得我向一个本地的同学请教一个化学知识点时他的不屑。(但也没什么好指摘的,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不配活跃在他的社交圈里,他帮我解答问题就是在浪费他的时间不是吗)

 

负面情绪逐渐积累到大一快结束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心情不好”“压力大”了。我开始出现了严重的睡眠问题和幻听,不得不去医院治疗。

 

在服药期间,由于注意力十分涣散和日常作息的困难,我的成绩一塌糊涂,从中游掉到倒数。拿到成绩单的时候,我的躯体症状已经有好转了,但是心情依然是整天压抑和绝望的。

 

大二回到学校,我发现周围的同学出于关心或者是提防,会用一种与看其他人不一样的眼光看我。之前落下了的课业加上心理负担,让我没有信心把自己今后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了,所以我在大二选择了转专业。

 

幸运的是,成功了。更幸运的是,也没有人因为我在学校心理中心的“备案”而刁难或者歧视我——至少我没有感觉到。

 

我之前因为兴趣已经修过一些这个专业的课程,其实是可以不降级的,但我还是选择了降级。因为我觉得自己太需要这多出来的一年,补足和学习太多课堂之外的事情,包括自己的心态。

 

关于心态的方方面面,是没有那么容易随着环境的改变而焕然一新的。我还是很自卑、很敏感,害怕拒绝,害怕不友善的眼神。

 

但这一次,我下决心要面对自己。拿出决心面对自己做得不好的事情,拿出决心面对落差,拿出决心面对将会跌的跟头和将会吃的亏。

 

我和我周围的一切居然就慢慢好起来了。我居然还选了班长,我居然还通过了辩论队的面试,我居然还拿了奖学金,我居然还靠自己赚的钱出去旅游了……

 


一个人去了海参崴(摄于2019年6月)。

 

这些惊喜并不是某一天就找上门的,它们都源自自己尽力去清醒和冷静的每一天,一直到今天。

 

(三)一些建议

 

经过我在大学里5年的锤炼,我也有一些发自内心的“不鸡汤”建议想给“小镇做题家”朋友们。

 

①“你应该自豪才对”

 

我的高中班主任是一个80后,在毕业之后我也和他一直保持着联系。出于某种原因我和父母的关系并不近,我心里有什么难过的时候偶尔会找班主任聊一聊。

 

在我大二病好一些,开始着手收拾烂摊子的时候,和他聊过一次。我没有跟他讲自己前段时间经历的事情,就说,自己上大学以后一直挺自卑挺痛苦的。

 

他就说,“应该自豪才对的”,就算是痛苦也应该是自豪的痛苦。

 

和高中班主任的聊天记录

 

我顿时就感到了很大的激励。如果我的努力能让我从一个边远的小地方考上XX大学,那倘若我一直努力,我应该也能克服更多东西吧。不同的是,之前克服的是玩手机的欲望、睡懒觉的欲望,这次需要克服的是心魔。

 

我是冲上来的,我是挑战者、是征服者,嗯没错,我应该自豪。

 

②如果你没办法控制自卑的情绪,至少不要认为是自己的错

 

知易行难。可能有时候我们早上起来给自己打个气,吃完早餐坐到教室里时就又免不了开始伤心和自卑了。

 

我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容易控制的事情,其实我自己直到今天也在经历自卑和胆怯的情绪。可能有时候我们用“逼自己一把”的口号和周密的时间表把自己激励得不错,但到头来还是难过心里的那一关。

 

如果难以克服的话,不妨坦诚地接纳自己的心理状态。只是有一条,不要把这种负面情绪转化为对自己的责备。这不是虚荣、不是矫情。落差本就会令人痛苦,竞争也本就会令人焦虑。

 

③不要因为自卑就封闭自己的社交环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喜好,我们没有权利左右别人。固然会有人因为根属于“小镇做题家”的种种而轻视你、不愿意和你交流——就像我曾经请教问题的同学一样。

 

但是首先,这并不是你有错误;第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友好。

 

勇敢一点,去做你感兴趣的事、去找你觉得很棒的人玩吧。只要带着真诚和友善的心,你一定会遇到适合自己的圈子,收获你应得的进步和陪伴的。换过来说,你能收获的进步和陪伴,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朋友、不可替代的呢。

 

④接受自己做过的傻事和说过的蠢话

 

除非经过重大的变故,否则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日复一日的积累和试飞中成长起来的。

 

好像经过了多年的应试教育,被“小镇”的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我们已经习惯,一种叫做“自尊心”的东西,让我们每犯一个小小的错都会觉得丢脸,犯了稍微大一点的错误,更是久久都不能原谅自己……再加上成人仪式、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我们摘掉眼镜,做好发型,似乎我们就需要把自己看成是精密又小心的大人了。

 

礼貌和体面是好的,但总是这样也会有坏处。眼前越是逼仄压迫,越是要给内心留下一块滋养的天地。当不再有人愿意耐心地培养和呵护你的时候,要学会自己呵护自己。在新的环境里,我们都在蹒跚。所以在自己心里,你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小孩子来培养。学会原谅自己做得不如他人好的地方和说错的话吧,记住教训就好。

 

独处的时候如果会频繁想起这些,就去听首歌、跑个步、打盘游戏,或者给自己抽个盲盒吧!

 

⑤经济补贴:什么样的兼职更值得做

 

最后来聊一个现实的问题吧。出于家境,或者出于家里和大学所在城市物价的差异,许多人不免要做一些兼职或者实习来补贴自己的生活。在这里呢,我想要来和大家分享两个选择兼职或者实习的原则。

 

纵向来看,请选择非机械劳动或重复输出的兼职。在不考虑薪资的情况下,尽量去选择“给你钱让你学东西”这样工作来做,比如一份能学到东西的实习、能锻炼自己能力的兼职(比如场务、DJ),很可能比在小店里做小吃或者当家教要理想。

 

横向来看,对于同一份兼职,请选择更合适的环境。就以当家教为例,在大城市当家教,不仅可以赚到更多,还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适应环境和竞争的能力。而如果回到家里当家教,即使不考虑薪资,所获得的锻炼也会大有折扣。

 

(四)结语 

 

我前段时间读了陈岸瑛老师的《艺术概论》,很喜欢其中的一段话。

 


“……残酷,是指我们面对无常人生的一种态度,或者说,是一种洞彻人生真相的能力与见识。人类的苦难何其之多,表现这种苦难的大师却寥寥无几,唯能力与见识不足而已。与这种见识相比,无论是在高雅的趣味中怡然自得,还是对低俗趣味露出势利的微笑,都还只是对于人生的一种过于肤浅的理解。”

 

当你认清自己的局限,你也就超越了冗余的苦恼。当你直面自己的脆弱时,从某种意义上,你就坚强了起来。



作者相关文章:


一位大二女生的自述:在清华,随郁而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